欢迎访问利来国国际APP
欢迎访问利来国国际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业务培训 >> 正文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意见
2025-02-15    点击数:  

  3.深化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出台《常州市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开展长效管理执法队伍专项考评和现场巡查监督★,建立突出问题负面清单,排查整改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等问题24个。开展★“万亿之城再出发精管善治立新功★★★”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系统技能竞赛。组织执法“小课堂★★★”交流活动★,以案释法,搭建法治建设、法治交流、法治研究平台。

  3.促进环卫行业健康发展★。科学调度全市生活垃圾,确保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出台《常州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4—203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订《常州市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城市快速路环卫机械化保洁作业服务规范》。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做好资料提供、协调保障等工作,确保督察工作顺利推进★★;加强指导监督,持续推进省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混入生活垃圾、垃圾非法填埋和倾倒专项执法检查。强化城市保洁及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累计签约产废单位6665家,签约收集率100%★★。持续做好标准课题研究,成功申报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团体标准3项★★,修订江苏省地方标准1项。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支持电线

  2025年,市城管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目标,以“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攻坚克难、实干笃行,奋力推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建设“两湖★★”创新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积极应对台风★★★、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实战演练演训,配齐备足各类物资设备,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切实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确保一旦出现险情,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1.打造高质量绿色活力空间★★。实施公园绿地、立体绿化★★★、生态保护等工程项目,新改扩建公园绿地72★★★.9公顷。建成口袋公园35个,9个入选省“乐享园林”活力空间项目;完善口袋公园管理机制,开展质效评估微更新,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21条绿化景观路建设★,并从近三年建设成果中精选35条花漾景观路推送给市民。编制《常州市儿童友好公园建设指引》★,对公园绿地、环卫公厕、美丽街区进行适儿化改造。编制“一米花园”建设指南,新建1处“一米花园”示范点。开展2024年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启动暨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仪式★★,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义务植树活动及第14次常州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常州市圩墩遗址公园、金坛区薛埠镇上阮村获评2024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新北区新龙生态林项目★★★、常州市2023义务植树拓绿行动获评省首批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特色精品工程优秀案例。2022—2023年常州环境绿化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1.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扬子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推进常州市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厨余垃圾项目。新建、改造提升7座生活垃圾转运站★★。按照二类以上标准新建、改造提升城市公厕100座★★;逐步统一全市城市公厕内部标志标识及外部道路指示牌,开发“公厕电子地图”和“市民如厕评价系统★★★”,建成★★★“如厕专用”临停车位2个。

  1.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提高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工作水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党员作用发挥。继续实施“清风城管”建设行动,完善岗位风险排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以高质量监督执纪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青工委三年筑基工程,引领青年主动担当、实干作为。

  2★★★.强化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建成常州市城市治理统建部分(2024)项目,实施常州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2025)项目★。加快推进镇(街道)自巡查平台建设★,实现“基层智理”应用全覆盖,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深度参与全市街镇平台建设,推广基于城市运管服平台的智慧街镇一体化平台模式★★。归集整合城管领域APP、小程序,实现移动端只有一个APP★★、一个小程序。发挥科技大讲堂创新引领作用★★★,制作业务工作微视频3—6个★。

  3.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执法监督统筹指导作用★★,优化层级监督模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托法律人才工作室、法治论坛、小课堂等形式,以督促改★★、以督提效★★,全面加强对基层城管执法队伍的监督指导和教育培训★★★。健全全市城管领域舆情监督处置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执法队伍形象,规范执法★★★、履职尽责★★★。

  3★★★.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出台《常州市市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持续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强餐厨废弃物监管,督促特许经营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加强环卫终端处置设施监管★,优化环卫专项考评★。开展困难环卫职工慰问等活动,进一步保障一线环卫职工权益。

  2.加强重点领域执法。督促指导各级城管执法队伍在违法建设★★★、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固体废弃物等方面依法行政★★。探索科技助力新方式,启动无人机航拍在执法巡查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加强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打击“黑渣土车★★★”偷运、跨省市倾倒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区域协同★★★、部门联动的共保联治机制,探索跨省市协同共治机制;开展全市建筑垃圾(工程★★★、拆除、装修垃圾)专项整治。

  1.提升市容环境品质★。建成14个美丽街区★★★,其中主题特色型2个、社区配套型2个★★、综合服务型10个。学习上海、山东招远等城市的先进经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常州市规范摆摊设点经营活动管理实施方案》★,全市设置特色点26处★★、疏导点153处、便民点619处。加强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安全监管,完善户外广告巡检信息系统功能★,实现全市店招审核统一标准;督促辖市区对“破、旧、乱★”的各类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进行排查整治★★★,发现整改隐患645处。更新市区便民服务点,武进、天宁★★★、钟楼区更新★“五小★”便民服务车27辆,溧阳市更新70处便民服务点★★。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组织开展沿街道路车辆乱堆乱放专项整治行动;组织辖市区通过挖掘停车资源★、违停拖移等手段★★★,形成长效机制。

  3.实施停车便利化工程。出台《常州市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办法》★★★。组织停车收费调整情况“回头看”,督促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公共停车场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各类停车场收费标准下降20%到91%;同时,依托“常畅充”平台进行地图打点,方便市民选择★。充分挖掘零星空地★、临时闲置地块等★,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1340个,新增开放共享单位20家。开通“无感支付”公共停车场1012个,推广★★★“常畅充”微信小程序。完成600多条主要道路道板停车情况普查并制定优化方案。强化新建停车场源头监管,联合市公安★★、市监、发改等部门依法查处“黑停车场”。建设智慧停车“一张网★★★”,不断完善★“常畅充”平台功能,保持新建停车场全部接入,推动存量停车场逐步接入。

  2.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印发《常州市2024年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实施导则★★★、投放指导员工作规范★、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等文件。完成全市237个达标小区分类设施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三定一撤★★”管理;完成18个垃圾分类行政村提标改造★★★。更新《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一图读懂、普法宣传片、专题海报等宣传资料,线上线下开展宣教引导,多渠道培育社会氛围。

  1.发挥监督考评★“指挥棒★★”作用。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按照★★“两精简三个一”优化现场考评标准和扣分细则。结合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河湖长效管护标准等,对全市所有镇★、街道★★★、开发区实施分级分类考核★★★,并通过闭环管理促进问题高效整改。突出对文明城市测评“黑榜★★★”★★、政风热线投诉等重点问题考核★★★。开展固废★★、台风灾后★★★、公园专项巡查,督促属地严管深治★,破解管理难题。完成全市新的基础数据库和考评库建设,确保精准监督考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指导辖市区建立健全区级和镇街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运行体系,推动镇(街道)建立日常自巡查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1.抓好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及专题辅导15次,举办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两期★。完成政治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报结★★★。紧贴★★“万亿之城再出发”新形势新要求,积极申报和实施★★★“两湖★★”创新区机关党建★★“先锋红盟★”重点项目。制定《市城管局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办法(试行)》《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参加评审评估等活动管理规定(试行)》等,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廉政建设★★★。

  1★★.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强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及新《安全生产法》的学习★,时刻保持警醒★★★,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狠抓安全生产。定期组织案例警示教育活动,聚焦环卫作业★、施工安全★★★、有限空间作业、违法建设等易发生事故的行业领域、重点环节,选取事故进行剖析,用周边事教育身边人。

  1.促进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按照中央关于精简优化基层考核要求,在严格落实“两精简三个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考核内容标准★、方式方法;定期开展长效管理问题分析研判,找准重难点问题症结。指导基层进一步理顺体制,压实责任主体;夯实基础网格管理,促进从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巡查发现问题转变★★★;指导辖市区完善城市运管服平台★★★,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摸清长效管理问题底数,厘清管理边界和职能权限,有序推进重难点问题整治;通过全区域全覆盖、工作日不间断巡考方式,促进责任主体履职到位;对易反复问题形成清单,不定期组织★★★“回头看”★,逐步消除长效管理死角盲区、弱项短板★★★。

  2★★★.打造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加强干部调配和选拔的前瞻性、系统性研究,注重梯队建设,建立“85后★★”正科职和★★“90后”副科职培养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提高年轻干部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进重点领域执法★★★。结合市委“常巡为民”专项巡察★★,联合市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建立非法倾倒固体废物违法行为执法协作机制,查处偷倒固废违法案件317件,发现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线条★。牵头市公安、住建等部门全面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着力解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道”协同联动机制,打通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与执法机构的层级壁垒。加强与属地执法联动★,拆除超期临时建设9000余平方米;加强对暂缓拆除违建日常监管★★;制定《无人机助力违法建设工作流程(试行)》,完成1300个住宅小区航拍普查。开展建筑渣土运输处置联合整治,对擅自从事建筑垃圾处置的“非标车”★★“黑渣土车★”进行专项整治,并联合市考核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考核渣土运输企业30家,集中约谈企业23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分级分类执法联动和监督考核机制。

  1.压实各级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局党组研究安全生产6次★,召开安全生产例会4次★★★;压实各单位、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监管合力★;督促受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租赁业主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2.提升垃圾分类体系★★★。实施《常州市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完善全市可回收物收集点、中转站★★、分拣中心全链条设施设备体系,推动大件垃圾分拣中心提档升级★★★。推进垃圾分类品牌建设,丰富“我的常州★★★”APP垃圾分类小程序功能,使宣传更贴近市民需求★★★。

  3★★.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局主要领导安全生产专题宣讲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江苏省消防条例》,观看《安全生产责任在肩》警示教育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打造安全文化主题长廊。推进“绿小安”安全生产“大篷车”进基层★★★,开展绿化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宣讲20余场。修订《常州市扫雪除冰应急预案》★★,开展各类应急预案演练,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强台风等灾害性天气★★。

  2★.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对行业安全的监管力度,紧盯事故易发多发的高风险行业领域,做好安全生产风险研判和管控工作★★★;积极配合各专委会牵头单位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抓严抓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局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推进停车设施发展和管理工作。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0个,推动10家机关事业单位停车泊位错时对外开放。完成全市600余条主次干道道板停车状况普查,精细治理70条主次干道停车秩序。实现停车★★“无感支付★★★”全覆盖★★,并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市民开通使用率。通过全域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和利用,优化车位信息查询导航★、预约停车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常畅充”平台。

  1.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实施主城区重要节点及沿线市容环境整治工作★。规范摆摊设点经营活动管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特色点★、疏导点和便民点;开发★★★“摆摊设点信息系统★”★★★,对全市点位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查处乱摆摊设点行为。印发《市容环卫责任告知书》★★,加强对已建成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道路、菜场的管理,不断提升市容环卫责任人的自我履约意识★★★。完善“常州市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管理系统”★★★,督促辖市区加强日常排查整治,使完善设施信息、制定巡检计划、整改安全隐患形成闭环管理★★★。持续推进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乱张贴乱涂写专项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市容市貌。

  1★.加强立法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正式施行《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提供重要法治保障★★★。开展《常州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普法宣传。加快城市管理服务★★“一张网”建设★★★,助力“开网吧”★★“开旅店”等一件事全流程办理,办结行政许可事项125件。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2★.提升城市绿化管养品质和行业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全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和工程施工阶段的事中事后监管。根据住建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制定全市绿化招投标市场管理措施。加强全市绿化树木保护,实现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事项闭环管理★★★。完善全市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实现收运处用闭环管理。落实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成果,实现登记在册古树全面挂牌建档,明确管护责任★★★;组织古树名木体检★★★,对生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实施抢救复壮。

  1.推进非法倾倒固废巡察整改。建立全市跨区域非法倾倒建筑垃圾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水平★★。根据专项巡察整改清单要求,制作发布典型案例,推动以案促治、以案促改;组织有影响力的系列宣贯活动★,全面深入基层宣传非法倾倒固废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对辖市区的检查指导★,规范处罚自由裁量使用,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3.促进公园标准化管理和园艺推广★★★。进一步扩大开放共享公园绿地范围★★,推行开放绿地轮换机制,探索林下空间发展新模式,探索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继续做好市属公园管养定额标准试点工作。继续推进第二批“国球进公园★★”★。开展“常州公园生活季”活动★,丰富★“公园+★★”实践★。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培训指导,持续深化公园管理服务标准化。加强智慧公园平台运用,将噪音监控闭环管理、无感停车等纳入系统。加大市花月季繁育推广力度★★,举办“园艺生活荟★★★”等活动★★,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园艺生活需求。

  3★★★.提升公园管理和园艺发展服务水平。编制《常州市公园管理作业量定额标准》★,为辖市区提供公园管理经费预算依据。建立常州古典园林名录清单,线上征集相关资料★★★,丰富数据库内容。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创新★“公园+★★”实践,新增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7处,公园草坪轮换机制相关经验被省住建厅推广。落实公园体检工作,青枫公园★、燕山公园、新龙湖音乐公园等6座公园入选省城市公园专项体检试点名单。持续推进公园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组织对区属28座公园进行达标复评。推进智慧公园建设★,在全市7座公园进行试点。推进国球和体育设施进公园,进一步拓展群众健身活动空间★★★。推进公园充换电设施建设★★★,完成18个公园停车场充电桩安装。举办36场“花悦常州乐享园林”主题花展活动★★,满足广大市民观花★★、赏花需求。建成7个市民园艺中心、30个邻里月季园,举办★★★“2024园艺生活荟”等各类园艺推广和咨询服务活动,丰富广大市民园艺生活。我市选送的月季在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月季专项竞赛上获1个金奖★★、6个银奖、7个铜奖。

  1.实施城市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口袋公园15个,并落实口袋公园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建设运河沿线公里以上★★,串联口袋公园等活力源,提升市民幸福感★★★。全力推进56条行道树规范修剪养护管理★★,打造城市绿化新标杆。加强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义务植树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义务植树常态化★★★、公民尽责多样化★★★。

  3.提升舆情及宣传工作质效★★★。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加强市区协同联动,深入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全局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化建设★,组织城管系统宣传舆论素养能力提升培训。聚焦市级重点目标任务,加强统筹策划,着力打造城管宣传精品。

  2★.加强隐患整改。聚焦违法建设、户外广告设置★★★、环卫处置终端、公园设施★★★、绿化工程及管养,压实安全责任,做好风险防控。开展★★“保安全、护稳定”重大事故隐患集中排查整治行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冬春火灾风险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对人员密集场所遮挡窗户的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进行常态化排查治理★★★。组织开展全市公园绿地凉亭★★★、廊★、遮阳篷等公共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开展督导检查1389次,检查单位313家次★★★,排查整改一般隐患223处。

  2.推进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开展73条道路市容环卫责任区信息化管理点建设。开发掉线探头推送功能★,督促辖市区做好已建成道路问题探头整改。全市234条道路投放监管摄像头1193个★★★,共识别有效问题14814个,商户自行处理问题14424个、自处理率达97%。

  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状况综合分析研判,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程序,局系统共提拔8名科级干部、10名公务员职级晋升、12名局管干部轮岗交流。组织一期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首届青年辩论赛,开展“导师带徒·跟班学习”活动★★,强化干部能力提升。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全面掌握年轻干部表现,为客观评价干部提供依据★。依托“局人才工作室★”★★★“职工学校”,加强专技和技能人才培养★★。

  2024年,市城管局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统领,以城市管理重点工作任务为抓手,加强统筹协调,主动担当作为,持续擦亮“为民城管★、法治城管、智慧城管、全民城管”品牌,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被评为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2.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和科技工作。建成常州市城市治理统建部分(2023)项目★★,实施常州市城市治理统建部分(2024)项目,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项目入选2024年全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和重点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住建厅验收。全面推广“基层智理★★★”应用,全市20个镇(街道)应用“基层智理”模块★★,共处理群众身边城市管理问题51.8万件。建成天宁街道★、潞城街道等9个智慧街镇一体化平台★,并在数字政府上线个街镇开展专项提升,推动城市体检工作细化落地★。全年结题验收14个科技项目★★★,《常州市街镇体检工作规范》列入2024年度常州市地方标准项目。持续提升网络平台主动防御能力,获评“网安2024★★”常州行动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优秀防守单位★★”★★。

  2.强化城市绿化养护和古树保护管理。全力抗击“贝碧嘉”台风灾害★★★,积极组织灾后绿化恢复工作。开展主城区行道树生境调查,起草《行道树栽植与养护管理规范》★★★。针对“树线”“树电”矛盾突出问题,与电力部门加强联动★★★,全市建立7个行道树常规修剪和补植示范片区★★★。推进全国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建成城南片区★★★、城北片区★★★、溧阳片区和金坛片区园林绿化垃圾收运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并投入运行。开展古树普查,新增古树近170株、古树后备资源95株★★;对20株古树名木进行抢救复壮,对165株古树名木进行健康检测及现状评估★;利用“古树名木智慧化管理平台”、古树名木巡查系统,加大管护、巡查★、监管力度★。建立绿地有害生物人机协同一体化预警机制,发布预警28次★★;建成全市首个城市绿地有害生物校园科普共享空间。常态化开展绿化养护行业技术培训,举办★★“泽誉杯”园林绿化行业花境施工技能竞赛。

  3.强化新闻宣传和舆情管理工作。聚焦全局中心工作,把握宣传工作★★“时度效★”,确保每项重点工作至少开展1次新闻宣传★★。指导辖市区完善舆情信息机制★,提升舆情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与政风热线平台的沟通协调★★,积极回应群众媒体关切。加大对辖市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指导,加大融合联动力度,推进宣传创新多出精品。

  1.实施环卫重点项目。建成常州市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厨余垃圾项目。协调推进夹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项目、武进建筑垃圾处置绿和常州事业部工厂异地搬迁项目,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新建、改造提升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面提升转运能力。